欢迎来到江苏项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!
0513-81809748(24小时)  中文版     ENGLISH
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>>公司要闻

春捂4处,一年无病!捂哪里?捂多久?怎么捂?快点进来了解一下!
来源: 点击数:7245次 更新时间:2022-03-13

老话说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,是有道理的,但“捂”的位置很有讲究,绝不是“不减衣服”这么简单。



春季捂对4个位置,养生效果事半功倍!


01
春捂的益处

1、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,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,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,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:

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;

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。

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,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,影响身体健康。


02
“春捂”有利于抵御风寒

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,在春天开始复苏,原先处于“冬眠”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,毛孔张开。

这时当冷风袭来时,就能长驱直入,使人感到寒冷。


03
春捂”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

在初春时节,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,导致气温急剧下降。


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“捂”着点儿,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,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、气管炎、关节炎等疾病。

“春捂”的最佳时机

1、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≥8℃时,早晚就要增加衣物;

2、温度<15℃时,要注意多穿衣;

3、气温达到15℃后,还要再捂个7天,小孩子、体弱多病、或者高龄老人要捂14天;

4、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~48小时就要开始捂。


春捂:能严防5种严重后果!

医学气象学显示:
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,比如感冒、消化不良、青光眼、心肌梗死、中风等。

春捂讲究“上薄下厚”

历来,古代医家都强调“春捂”,也就是“春不忙减衣”。

民间所谓的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还是梨花雪”,“吃了端午粽,再把寒衣送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
祖国传统医学认为,“春捂”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,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。

孙思邈曾说:
“春天不可薄衣,令人伤寒,霍乱,食不消,头痛。”

现在的人也早已认识到,如过早脱去棉衣,极易受寒,寒则伤肺,易发生流行性感冒、急性支气管炎、肺炎等病。

春天还是流脑、麻疹、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季节。

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、病毒感染有关,但感染后发病与否,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理。

不忙脱衣,“春捂” 得法,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。


4个部位捂住了!保证一年的健康!

春捂不是穿棉袄,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,捂的位置有重点:

早春时节,手腕、腰眼、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。

春捂第一个关键

手腕——守全身血脉因为手腕上有心经对应的神门穴,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,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、停留。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,身体就好。

所以说让神门穴保暖就能让心脏更加健康。

七分袖与九分袖的衣服这个时期最好不要穿着,尤其是老人,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,或是戴上一副稍微长点的手套。

主治病症:
胸痛、便秘、焦躁、心悸、失眠、食欲不振等疾病,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。

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,可以去除烦躁、安神定志。

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胀感。

春捂第二个关键

腰眼——肾好一切都会好

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。人体阳气的根在肾,而腰为肾之府,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,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。

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,补肾健腰。

方法:除了点按以外,可两手握拳,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,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,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,如此连做36次。

春捂第三个关键

小腿——聚阳气、一年少疼痛!

第三个需要保暖的地方是小腿和脚,尤其是小腿外侧,这里也是需要保护阳气的地方。

“春捂”要注意上薄下厚,做好下身的保暖。那是因为下身的血液循环相比上身要差一些,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。

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、踝关节,时间一长会感到关节僵直,酸胀不适,容易引发关节炎。

还有一句老话是“寒从脚下起”,人的脚底神经末梢丰富、敏感,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。

春捂第四个关键

肚脐——启动胎息能延寿!

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,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,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、爱腹泻的人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。


春捂秋冻,四个字凝聚着中国5000年的中医智慧、百姓的期望。


大家按照方法捂一捂,身体整体抵抗力都会好很多,一整年身体都顺顺的!

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
上一篇:什么坏习惯伤害脑部健康 下一篇:中秋快乐,万事圆满!